-
-
帖子:226
-
精华:105
-
注册时间:2018-09-22
- +关注
近日,沭阳任巷五期A段剩余阁楼成交公告出炉,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多人购买了两套!从成交价来看,拍卖现场竞争异常激烈,有的一套高出约10万,没有原价成交,没想到沭阳的阁楼也这么抢手!太意外了!


西汉景帝封卫绾于建陵,在境内首立侯国,建陵今属新沂市。西汉武帝时,始设厚丘县,隶属东海郡。县治厚镇,前有丘陵盆地,后有厚镇河,故名厚丘县。汉成帝封楚孝王四子为阴平侯,阴平始为侯国。东汉除侯国,置阴平、建陵二县。三国时魏黄初年间,立东海国,领厚丘、阴平、建陵等11县。西晋武帝裁阴平县,封鲁芝于阴平。阴平由县变为采邑。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(427年)省厚丘,并入襄贲,另置僮县,隶属南下邳郡。刘宋势力在南方,故僮县为侨县。宋孝武帝大明四年(460年),南下邳郡并入南彭城郡,僮县遂属南彭城郡。境内古有潼水故以僮名县。南齐复置厚丘县,寻废,置僮县。袁枚手植藤梁武帝天监五年(506年),废僮县,置僮阳郡。普通五年(524年),裴邃攻克北魏建陵城,省建陵县。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(549年),改僮阳郡为沭阳郡,兼置下城、临渣、服武、怀文等4县,隶属沭阳郡,复置建陵县。东魏还置临沭郡并县,寻废。陈宣帝太建五年(573年),命吴明徵、裴忌领兵10万进攻江北,击溃北齐,占领沭阳郡,下城、临渣、服武三县并入怀文县。北周建德七年(578年),改怀文县为沭阳县,县名沿用至今。因治所位于沭河北岸,故名。北周废建陵县。隋文帝开皇年间废沭阳郡,县治迁入郡治,隶属海州。隋炀帝大业十三年(617年),土人反,改沭阳为沭州。唐高祖武德年初,复置厚丘县,八年(625年)省,入沭阳县。唐高宗总章元年(668年),沭阳改属泗州。咸亨五年(674年),还属海州。五代、宋、元依唐制。清代顺治、康熙两朝沿袭明制,清世宗雍正二年(1724年),改属海州。民国17年至37年,属东海专员公署、徐海行政公署。民国29年(1940年)秋,中共淮海地委对境内区划作较大变动。淮沭路以西、沭河以南,与泗阳部分地区合并,设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;县西北置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;县北与东海铁路南地区合并,建立东海县(铁路南)抗日民主政府;县东和柴米河以北,划归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。所置县皆隶属淮海区专员公署、行署。1945年8月至1949年5月,沭阳属苏皖第六行政区。1949年5月,撤销东海(铁路南)、潼阳、泗沭县,原辖区划归沭阳,宿迁部分辖区划给沭阳,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。2011年,列为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,但是行政以及人事等仍归属宿迁市统筹。
